澳门威尼娱人网站-老子:人应像水一样不争
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
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——老子【译 意】有道德的人,就像水一样。水有三种特性,第一是能够滋养万物,第二是天性柔弱,顺自然而不争,第三是蓄居流注于人人所厌恶的卑下的地方。
有这三大特性,所以水是很靠近道了。水处于卑下的地方,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。水渊深清明,有道德的人虚静缄默沉静。
水施与万物,有道德的人也是博施而不望报。水照万物,各如其形,老实不妄,有道德的人所言所说,也都出自至诚,绝不虚伪。水能滋养万物,清除污垢而有绩效,有道德的人清静无为而人民自然归于纯朴,也有绩效。
水性柔弱,能方能圆,体现很好的功效,有道德的人施教立化,毫无私心,也能发生教养的功效。以上都是有道德的人像水的情形;但其中以“不争”最为重要。正因为不争,所以不会招致怨尤。
【解 析】“上善若水。”“上善”,指上德之人,也就是有道德的人。老子在自然界中最重视水,在人中最重视婴儿,所以常用水和婴儿来比喻道。水性柔弱不争,婴儿柔弱纯朴,这些特性正是道的最重要的特性。
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”“利万物”,指水滋养万物的功用。
水性居下,而低下是人人所厌恶的,所以说:“处众人之所恶。”“几”,近的意思。“利万物”、“不争”、“处众人之所恶”,是水的三大特性。
水有这三大特性,所以能近于道。“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”这七句外貌上是叙述水性,实际上是比喻“上善”的德。“善地”指卑下的地方。
卑下的地方人人厌恶,但确实是最好的地方。江海居下,所以能成为“百谷王”,高也要以低下为基础,才气稳固。
有德之人谦下退让,这和水“居善地”相同。“渊”,深的意思。水性空虚,渊深清明,有德之人心虚静寂静,这和水的“心善渊”相同。“与”,施与的意思。
水施与万物而无私心,所以称“善仁”。有德之士也是施恩而不望报,这和水的“与善仁”相同。“信”,诚信的意思。水并不言,但水能照人,功用相同于言。
水照人时,妍媸妍媸,各如其形,这就是“信”。有德之人,所说的话都真实不虚,这和水的“言善信”相同。“正”就是“政”,动词,治理的意思。“治”,指治绩。
水滋养万物,清除污垢而有绩效。有德之人无为而民化,虚静而民正,无事而民富,无欲而民朴(五十七章),这和水的“正善治”相同。“能”,功效的意思。
水能方能圆,曲直随形,体现至善的功效。有德之人顺应自然,无私无欲,而能化育。这和水的“事善能”相同。
“时”,时势的意思。水的消息变化,都能顺应时势。有德之人一切行动都能与时推移,随俗成化。
这和水的“动善时”相同。这七句有关于水的形容,实际上就是前面水的三大特性的详细说明。前面二句是说“处众人之所恶”,中间四句是说“利万物”,最末一句是说“不争”。“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
”“尤”,怨尤的意思。一切怨尤都是产自于利害争执,而一切争执都是肇因于私心。项羽看到秦始皇的车驾,说:“我可以取而代之。”刘邦看到秦始皇的车驾,说:“大丈夫应当如此。
”于是楚汉相争了几多年,弄得生灵涂炭。没有私心就不会有争执,没有争执,那里来的怨尤?孙中山听说袁世凯要当总统,为了息争,就把位置让给了他。这是何等气魄,何等公而忘私!水的特性有许多,本章末端特别提出“不争”,实在是很有深意的。
【说 明】本章借“水”来比喻“道”。水有“利万物”、“不争”、“就下”三大特性,而特别着重于“不争”,因为“不争”是“利万物”和“就下”的基础。人能效法水的不争,就能发生“利万物”,谦下的效果。真能如此,那也可以算是近于道了。
摘自:《老子:生命的大智慧》作者:余培林丛书: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出书:九州出书社内容简介:《老子》五千字的玄言,有着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,展现了人如何在社会中,保全性命、立身立德的方法。一般人只看到事物的外貌,老子却能看到内里;一般人只看到事物的正面,老子却能看到反面。老子考究精神生活、考究体法自然。
他的思想,就似乎荒原中的甘泉,滋润了世世代代人的心灵。
本文关键词:澳门威斯人手机app下载,澳门,威尼,娱人,网站,老子,人应,像水,一样,上
本文来源:澳门威斯人手机app下载-www.ylgzwy.com